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活在《诗经》里的汉中

2020-09-17抒情散文昨日时光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29 编辑

活在《诗经》里的汉中文/昨日时光 题记:汉中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并非汉中人自说自话,而是有大量考古实物做支撑的,除了散布其间的两汉三国遗迹外,还有中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29 编辑 <br /><br />活在《诗经》里的汉中文/昨日时光 题记:汉中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并非汉中人自说自话,而是有大量考古实物做支撑的,除了散布其间的两汉三国遗迹外,还有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为证。《诗经》无疑是汉中的一部老影集,三千年后打开它,仍然散发着植物的清芬、人情的温煦、先民艰辛劳作的身影……
一、汉中原本称“周南”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诗的国度;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选自十五国风中的《周南》;
《诗经》中的“周南”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它就是汉中这片古老的土地。
1994年,国务院批准汉中为全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介绍汉中时曾这样说:“汉中,西周时称周南、南郑”。这是经由国务院组织有关专家组审定的,最能代表目前学术界研究水准的定论。由此可见,汉中在西周时期就名“周南”。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证,认为“南”是古国名,在今陕西省。周王将此地分封给周公旦和召公奭(shì)作采邑。采邑不能称国,故编诗者称之为“周南”、“召南”。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周”是地名,在岐山之阳;“南”是周以南地区,故周地以南的诗统统称作“周南”。
考察甲骨文,加上古代典籍的记载,“南”原来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后来演变为一种地方曲调的专名,古书称作“南音”。“南”这种曲调最初盛行于江汉流域,后逐步影响到附近北方的地区。“二南”中的诗就是用“南音”演唱的歌词,汉以后“声”渐渐失传了,但是“南”这个名称被保留了下来。
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命名为“周南”、“召南”,以与邶(bèi)风、鄘(yōng)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huì)风、曹风、豳(bīn)风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二、《诗经》里面有汉江
先秦时代,史书上记载的大江大河只有四个,分别是“江河淮汉”,汉水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而且是周秦王朝势力所及的最南端。《诗经》中关于汉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周南》里,最著名的当属《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yì)其楚;之子于归,言秣(mò)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yì)其蒌(lóu);之子于归,言秣(mò)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一首民间情诗,写一个青年樵夫追求一个水边女子而不可得的心情。诗中反复借汉水的宽、长和不可泳来比喻女子的可望而不可及。
还有一则《大雅·江汉》的诗歌,前两段起首就是“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guāng)”,接下来是“江汉之浒(hǔ),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这首诗从气势上让我们看到了长江与汉水的宏伟与宽广。
以上这两则古诗不仅表现了古代先民们在江汉流域繁衍生息的生活画卷,更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汉江气势豪迈的伟大景象。难怪孟子会将它列入中国四大水系之一。也难怪《诗经》在《小雅·大东》中用“维天有汉,鉴亦有光”来把汉江对应天上的银河。有人统计过,在《诗经》中,记述古代先民在江河边劳动生活的诗歌多达六、七十首,其中,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就有十七首,且大多与汉水有关,这些美丽的诗句犹如颗颗晶莹的珍珠至今仍在《诗经》里闪闪发光。
其实,流进《诗经》里的河流有很多,有被国人视作父母的长江与黄河,也有许多现在已经走失了的无名小江小河,但最终流进大汉民族血管里的却是伟大的汉江。汉族、汉语、汉字、汉文化……这些带“汉”的词汇都源自汉江。当汹涌澎湃的汉江以排山倒海之势越过大秦王朝的时候,它就与一个民族的血脉紧紧融合在一起。身为汉中人,我们应该感到无比自豪!
三、周公曾到汉山来
汉中一江两岸南郑一侧有一座高耸的祭坛,坛上雕有一人名曰“姬旦”,他就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旦。作为国务总理,周公可谓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有个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就是此公的勤勉。雕像中的周公高大挺拔、身佩长剑、衣袂飘飘,他凝视远方、双臂平举、端起酒爵、神情严肃,似乎是带领群臣举行重大祭祀活动。那么,周公是在祭祀哪一位大神?
告诉你吧,周公来汉中考察工作啦!他受文王之托来汉中会见南国各诸侯,然后与褒国国君一起祭奠汉山。此番情景被收录进《诗经·大雅·旱麓》:
瞻彼旱麓(lù),榛楛(zhēnhù)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zàn),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yōu)降。
鸢(yuān)飞戾(lì)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xīn)牡既备。以享以祀(sì),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zhàyù),民所燎(liáo)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lěi),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与十五国风不同的是,《旱麓》明显属于宫廷雅乐,是周公与褒国国君一起祭奠汉山时所演奏的唱词。旱麓就是旱山山脚。旱山,即今南郑县汉山。《旱麓》是《大雅》的第五篇,与下一篇《思齐》、上一篇《棫朴》,都是赞颂周文王的乐歌。《旱麓》是“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养人才的诗”。   此诗全篇共六章,每章四句,以“岂弟君子”一句作为贯穿全篇的气脉。首章前两句以汉山山脚茂密的榛树楛树起兴,也带有比意,因和乐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和乐平易。第二章起开始触及“祭祖受福”的主题。“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两句,玉之白与酒之黄,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由文字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极佳。第三章从祭祀现场宕出一笔,忽然写起了飞鸢与跃鱼,章法结构显得摇曳多姿。“鸢飞戾天,鱼跃在渊”,表层语义极其明晰,相当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思,象征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第四章在第三章宕出一笔后收回,继续写祭祀的现场,写的是祭祀时的“缩酒”仪式。第五章接写燔柴祭天之礼,人们将柞树棫树枝条砍下堆在祭台上作柴火,将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缕缕烟气升腾天空,象征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将世人对神灵虔诚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达。对于这样的君民,昊天上帝与祖宗先王在天之灵自然会有“所劳矣”,自然会赐以“景福”。最后一章三用比兴,以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干上蔓延不绝比喻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邦之君民。 四、“雎鸠”原来是鱼鹰
先圣孔子整理删定采自民间的一万多首诗,留下的三百零五篇,每一篇都是诗歌中的精华,而这精华中的第一首《关雎》就选自《周南》,绝对与汉中有关,这是最让我们汉中人感到自豪的一件事了。请看原文: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窈窕(yǎotiǎo)淑女,君子好逑(qǐu)。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yǎotiǎo)淑女,寤寐(wù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wùmèi)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xìng)菜,左右采之。窈窕(yǎotiǎo)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yǎotiǎo)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一首古老的情歌,它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了汉中小伙对心仪女子的追求。“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等词语将其思而不得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寤寐求之”“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等词语又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着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窈窕淑女”是什么样的女子呢?从字面上看,她应该是一个身材苗条、姿态美好、性格安静、心地善良的美女。除了以上理解外,我们还可以将“窈窕淑女”理解为自己苦心追求的理想。
如果“关关”是鸟叫声,那么“雎鸠”应该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1983年10月至1984年底,省考古所对汉中龙岗遗址进行了部分挖掘,清理了430座墓葬,出土了人面壶,彩陶罐,船形壶,兽头尖底瓶,人头彩陶壶等文物三千余件。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渊源、分期和发展脉络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证明了7500年前龙岗寺人类最早培育了豆科植物。龙岗出土物中有汉代玉雎鸠,《关雎》中的“雎鸠”,现在普遍认为是玉雎,即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鱼鹰。近年,从南郑龙岗寺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雕凿精美的雎鸠玉制品,它可能是一宝剑的剑坠佩饰物。这件玉雎是由珍贵的和阗玉制成,造型优美而生动,雕琢精细。尤其是玉雎底部中间的小孔以及一个阴刻的“圆”的构图,从而使玉雎的形态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此玉雎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简洁明了,无多余的赘饰,凸观出汉代粗犷豪迈的时代风貌,堪当汉代玉雕的经典之作。这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在后来历代的宫庭玉器中,尤其是在清王朝,就有大量的仿制汉代玉鸟,其中主要的就是仿汉代玉雎。
那时候,鱼鹰还没被人类驯化,它们在古老的汉江上悠闲地觅食,用“关关”的叫声呼唤爱侣,这叫声很自然地触发了伙子对姑娘的爱慕之情。
五、汉中美景载《诗经》
通常所说的“《诗经》六义”中,“风雅颂”指的是内容,“赋比兴”指的是手法,尤其是“兴”的使用随处可见。所谓“兴”就是“起兴”,是由此及彼的联想。《诗经》往往以自然景物,以及常见的动物植物起兴,《诗经·周南》中的许多动植物在今天的汉中随处可见,以《卷耳》为例: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jīe)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zhì)彼崔嵬(cuīwéi),我马虺隤(huītuí)。我姑酌彼金罍(léi),维以不永怀。
陟(zhì)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sìgōng),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jū)矣,我马瘏(tú)矣,我仆痡(pǔ)矣,云何吁(xū)矣。
这是一首情诗,写女子别后相思的。首写女子怀念征夫,然后写征夫旅途劳顿,饮酒消愁。诗中的卷耳是一种生长在汉中本地的草本植物,是菊科植物中的苍耳,它可以入药。抒情主人公采卷耳这个动作既是一种诗歌意象,也是先民所从事的日常生产劳动之一,据说卷耳有祛风散热,解毒杀虫。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景色宜人,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有生物资源的宝库之称。从《周南》以及《小雅》《大雅》中有关汉中的诗中所写动、植物,汉中均有。前面所提到的关雎就不再重复了,另外还有很多,如《关雎》中荇菜,又称水荷叶、水镜草。在《葛覃》里的“楚”即牡荆,“蒌”蒌蒿,也叫白蒿。《旱麓》中的榛、楛是两种灌木。鸢即老鹰。葛藟即葛藤。《葛覃》中也有葛,其中还写到的黄鸟:就是黄鹂。《螽斯》的螽即蝗虫。《桃夭》中的桃树,《兔罝》中的芣苢:即车前子。《汝坟》还有鲂鱼:鳊鱼。《江汉》的秬:即黑黍。鬯:即郁金。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就现在这些在汉中各地均能见到的。
活在《诗经》里的汉中人是幸福的,那个名叫“周南”的地方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淳朴的人情,还有最热烈的相思……两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打开《诗经》时,依然能够看见蓝天的倩影,能够嗅到青草的香味,能够听到鸟儿的鸣唱,能够感受到古朴的民风。作为新世纪的汉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这片美丽的风景永葆碧水蓝天的本色,让这份美好的人情延续温暖敦厚的基因。六、“天汉”之称源《诗经》
汉中自古就有“天汉”的美称,有《诗经·云汉》,以及《诗经·小雅·大东》可以为证:“维天有汉,鉴亦有光。”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称秦岭为华山,称汉江为夏水。“汉”字的意思是“国之大水”之意。在古人眼里,汉江水是天上的银河。他们认为天上的银河和地上的汉水是相对应的,汉水是仿效天上的银河而存在的,就象天上的银河一样有其光辉。天汉,即天上的银河。所以古代的帝王每每远望而祭祀。著名学者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有:“‘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是水或谓之‘夏’或谓之‘汉’或谓之‘漾’或谓之‘沔’,凡皆小别而互名。本出武都(甘肃),至汉中而始盛。地在雍、梁之际,因水以为族名。”“汉家建国。自受封汉中始,于夏水则为同地,于华阳则为同州,用为通称。适与本名符会。”由此可见,“华夏”之称得自于秦岭、汉江。汉中北接秦陇,南控巴蜀、东制楚越,实在是一块天然宝地,自古就为“天府之国”。
汉中虽然面积不大,但能成就大业。“天汉”之称,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人给“汉”这个字里注入了恢宏博大涵义的奥秘所在。作为汉中人,我们应该感到非常荣耀和自豪。中央电视台颁奖辞是对汉中历史文化最凝练、最权威的评价:
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印证着民族的成竹在胸,这里的每一个历史烙印成就了今天中国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就是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汉中。
结束语:古老的《诗经》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两千多年来,汉中人对它的了解、认识还很不到位,更谈不上合理开发利用,几乎使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快要湮没。如今,我们在推进汉中经济建设,打造“汉绿”城市文化名片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深入挖掘《诗经》的内涵,努力把它打造成为汉中对外宣传的一张最亮的名片,使它成为带动汉中旅游发展,促进汉中经济腾飞的一双最有力的翅膀!活在《诗经》里的汉中是美丽的,淳朴的,富饶而富有灵气的,她有茂密的植被,秀美的山川,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新时代的汉中人,我们既要保护好汉中的生态,更要传承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更是我们的使命和义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