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从作品开始启蒙

2020-09-17抒情散文川媚
本帖最后由 川媚 于 2019-2-22 20:55 编辑

  一本带着红线的新书,不知道是怎样的题材和语言。诗人的随笔《桥滩记》,其实是写盐都的历史,语言则洗尽了铅华。没写过什么历史散文。我的散文大多是散漫的,生活
本帖最后由 川媚 于 2019-2-22 20:55 编辑 <br /><br />  一本带着红线的新书,不知道是怎样的题材和语言。诗人的随笔《桥滩记》,其实是写盐都的历史,语言则洗尽了铅华。
  没写过什么历史散文。我的散文大多是散漫的,生活的,思想的,拿“知性美文”来概括,是非同寻常的创意。
  诗歌或者散文,最初总是抒情的,然后会慢慢走向叙事。最后会走向什么呢,应当是思想吧。有深度的思想,可靠的思想,来自于历史。如此看来,我在文学上的抵达是多么缓慢啊,是因为我没有找到抵达的路径吗?
  但是文学显然没有捷径。一个年轻作家,一开始就进入诠释经典和历史的境界,那必然是出版社的意愿,或者是市场化的意愿,与作者本人的内心追求也许相去甚远。
  我不能说出这个时代的文化选择,但我知道自己的阅读口味,也知道自己的写作局限。一本带红线的新书,给我一个特别的启示。
  “每一本书都会告诉我们如何写作。”我把书转交给《四川文学》主编牛放老师,顿悟似地说出了这话。
  “没有什么对错。没有什么写法对,什么写法错。”牛放老师一边把带红线的新书装进帆布背包里,一边低着头启悟式地说。
  大家正仰望森林中的千年楠木,又说到那断了头的石栏楯,牛放老师说502可以粘住它。然后继续脚下的路。作家不见得要时时谈文学,莫衷一是的写作,其实就体现了写作的丰富性。我转身就忘记了文学的困惑,与卓慧主编在楠木树下合影。
  我参加过省地市级的文学讲座,文学论争不会对我形成太大的压力。作文之初,我就保留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实践和理论并重,一边读文学作品一边关注文学批评。但作家最后总会明白一个道理:作家不能到评论家那里寻找药方,而要到真正的经典作品那里寻找激情。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就像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飞升,只有永恒的经典可以引领文学。文学启蒙,不消说是来自文学作品本身。就像青年学子都是通过文学作品获得写作的直接经验,如果不是搞专门研究,大可不必在乎什么文学批评方面的意见。

  当然一个人的文学启蒙,除了文学作品,肯定还有指导老师。我写散文和评论,大学里还偶尔写写诗歌。我之所以选择散文,是我高中时候的诗歌启蒙不逢其师。

  高中作文时我写过一首诗,大约写的是篮球场或者运动会的情景。老师的评语有点不着边际。现在想来只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鼓励的话,当时却给自尊心特别强的年青人以莫大的打击。文章没有批改什么字句,只有大约是这么一句话:“诗歌语言应当是优美的。”我当时性格内向,羞于向老师追问这话与我的诗歌的关系。我只是想,你是说我的诗歌语言不够优美吧,那我再也不写就是了。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常识——任何老师都不会存心压制一个优秀学生。可见,我当时不但自卑,而且自傲。总之,太过自我就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取败的原因。
  总之我从此赌气不作诗,而选择了比诗稍松弛一些的散文诗。大学时代,同学读我的散文说“像是名言警句”。大学毕业后,渐渐走向了气象开阔的散文。
  给我散文启蒙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和身边的作家。任何文章有人能给我中肯的建议,哪怕是一字师,我也十分珍视。
  第一位散文作家给我的写作指导是很朴素的,只叫我拓展内容,把散文诗改成千字文。真正的老师懂得授人以渔,而绝不会越俎代庖。
  又一位散文作家,省作协的老作家傅恒这位“一句师”,出现在2002年。他在“文学新苗”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说“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
  在“文学新苗”那次隆重的大会上,什么高手都有:文革中的诗人流沙河,获过茅盾文学奖的两位作家——老作家王火和刚四十出头的阿来。在当代,似乎小说家才能名利双收。文学前辈们的发言都围绕着文学特别是小说的文学性、文学的传统、文学的未来展开的,那时有一种现在似乎很难得的文学氛围。那时候的文学在大家的眼里还保持着一定的纯粹。而十一年之后的青年作家讲习班里,气氛就大不一样了,似乎文心不那么纯粹了。
  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这里面就有高度的文体自觉。这一点,如今也被秉承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家们超越了。现在的写作者所讲的散文是杂糅体,即所谓的跨文体写作,认为散文可以虚构,可以随心所欲。那么散文现在要守住“真”的节操,似乎就很难了。生活小散文里,也许还有几分真情实意。我还想,纯散文最好去政治化,去功利化。我隐隐觉得,诗意和虚构并不能使散文更像散文,把诗意放进散文里是诗歌语言表达力不足,把虚构放进散文里是小说结构功力不足的凑合罢了。
  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实在是一个生动的表述,非一个有创作历练的人不能言。我想我的文字风格要从此改观了。愤怒出诗人,我有愤怒;真情出散文,我有真情。恍惚之中,我似乎看到自己作为一个好作家的样子了。读过许多长篇累牍的间接的——给别人作品的——文学批评,最后倒是记住了老作家现身说法的一句忠告: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但愿这句话,它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变得不合时宜。
                   (2015-10-24)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