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丽江:金龙桥的命运

2020-09-17抒情散文木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31 编辑

丽江:金龙桥的命运
木祥丽江金龙桥建于1875年,距离丽江古城40公里左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横跨金沙江上的古桥,一开始就命运多舛,仅是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31 编辑 <br /><br /> 丽江:金龙桥的命运
木祥
丽江金龙桥建于1875年,距离丽江古城40公里左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横跨金沙江上的古桥,一开始就命运多舛,仅是桥名,便被变了两次。

建桥之初,古桥上面有个子里村,属于永胜县子土司管辖,子里村又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所以,古桥便叫做子里桥。后来,子里村又划归丽江木土司管辖,更名梓里。地名同是一个“子”音,但用了一个木傍的梓字,意思变了。古桥的归属,似乎也发生了改变,随丽江木土司更名为梓里桥。再后来,由于古桥离金安村更近,依金,再加上龙字,名字响亮,桥名又一次作了改变,叫“金龙桥”。

历史上几次重要的毁桥护桥之争,更彰显金龙桥多舛的命运。

金龙桥修建好以后,梓里不仅是丽江东境驿路交通的咽喉,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曾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毁桥、护桥的重大历史剧。

1926年,维西镇守副使、丽江团练罗树昌在永胜起兵反唐继尧,兵败退回,便依恃着金龙桥死守。

1929年夏,滇军首领张汝骥、胡若愚在与龙云的军阀混战中败退,张部败走滇西时,便从鹤庆直奔金龙桥逃窜。龙云部下卢汉率人马追击,便马上命令鹤、丽两县速将金龙桥炸毁,堵住其退路。鹤庆县长怕两军在鹤庆交战,危及县内平民百姓,思量再三,不予执行。丽江县长接到电令后,马上集会商讨。丽江知名人士方贞元、王竹淇等都康慨陈词,说金龙桥为丽江交通要道,输送城乡物质的枢纽,一旦毁去,修复之日难料。此说得到和庚吉、周寇南等支持,终未毁桥。

由于炸桥未果,张汝骥、胡若愚的部队才得于渡桥退到永胜。其后,龙云部里应外合,击退张部江防,卢汉的兵部也过了梓里江桥,一直北进,到四川境内活捉了张汝骥,押回丽江枪决。

战争结束后,卢汉从鹤庆电召两县县长并绅士会议,旨在查办拒绝执行毁桥人士。方贞元、王竹淇、和庚吉、周寇南等都被电文通缉,要求到会。但诸君临危不惧,带随从前往鹤庆赴会,同时携带入殓衣物前往,大有誓死如归之气。诸君到会后,当面向卢汉陈述金龙桥之重要,护桥为人心所向。卢汉听后,不愿为此事犯众,诸公才得于安然回丽江。

此后,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正月初二,正值新春佳节。中午时分,江中恶风突起,金龙桥身摆动不止,十八根铁索断了十六根,仅剩西侧上下两股。后由省府补助,收取过渡费,募捐功德等方法重新修桥。时任丽江建设局长的赖耀彩(马帮出身)亲自跑资金,并到现场督促施工,于民国二十五年开工,二十六年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前,国民党二路军总司令部布置滇西各县严加防守,永胜县长、滇军上校徐建佛招安地方武装,于沿江上下三百里重点堵防。后因红军觉得从金龙桥经过,有腹背受敌的危险,才另辟路线北上……
金龙桥,为何不叫“宗汉桥”

金龙桥的修建,没有政府行为。捐资建桥人为蒋宗汉,时为贵州提督,祖籍为丽江近邻鹤庆县辛屯乡人。如果依照惯例,金龙桥取名为“宗汉桥”,一点也不过分。而蒋宗汉把这座巨大的工程完成以后,把命名的权力交给了民众,这才是真正耐人寻味的。

旧社会,总是会有人想以一座桥,一座庙,一本书或几首诗来名垂千古。但总是事与愿违。宗汉可能想到后面的更名,或者想得比我们更为久远,所以,他把这座桥彻底的交给了历史,轻松的离去。

蒋宗汉修建金龙桥,是光绪二年(1876年)。当年,蒋宗汉为宗汉修建金龙桥的动机,史籍上的记载颇为传奇,想必属于民间流传。我们现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蒋宗汉修桥的动机,肯定与当时人们过渡金沙江的艰难,两岸物质交流的困难等诸多因素有关。但蒋宗汉修建金龙桥的时间为清光绪年间,当时朝廷腐败动乱,而蒋宗汉修桥属私人出资,工程巨大,共历时五年,死工人48人,这不能不表达着蒋氏建桥的决心。
蒋宗汉建桥之时,交通十分困难。大桥所用链环,只能在丽江古城内加工,然后用牲口驮到江边,再加工成铁链。桥共有链18根,每根链500个环,重约一吨。根据当时的条件,重一吨的铁链,如何一根根拉在江上,并使之平衡,实属奇迹。之后,金龙桥建成后七十年间,仍然是金沙江中游唯一的大桥,更堪称奇。

根据史料记载,蒋宗汉修建金龙桥,有一定的偶然性,说蒋宗汉修桥是他曾在江边受阻,发誓而修。但修桥本身,也反映了两岸群众和丽江发展的需要。如果不是金龙桥对两岸的交流带来便利,就自己的恩怨而言,蒋宗汉的决不会坚持修桥五年之久。

坚持五年,耗资巨大,而不为个人名声所累。

蒋宗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文化金龙桥

相对于蒋宗汉,我们在探寻金龙桥的文化意义的时候,总是会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但人们还是没有放弃对金龙桥的关注。在网络上的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里,我们都轻而易举地看到相关的文章、图片。到丽江的驴友,把到达金龙桥作为一种骄傲,途中趣闻,人文关怀,让人感觉到金龙桥文化的厚重。

金龙桥的想象空间似乎只是属于文人诗词中的意境,学者的史籍。

《新编丽江风物志》说,金龙桥是我国桥面最宽、铁索最多的铁链桥。同时,金龙桥也是金沙江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铁链桥,过去四川内陆通往丽江乃至印度尼泊尔的交通要塞,在丽江茶马古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雍正《云南志》乃称:“金沙渡有三,上渡在(永北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的梓里”。乾隆、光绪《丽江府志》以旧地名称金龙桥为“古井里渡”,并注“冬春用双木槽,夏秋用溜筒”渡江。

关于金龙桥的历史,差不多云南所有的史志上均有记载。明万历年《云南通志》上载:“上江桥,在州治西150里。”《永北直隶厅志》说:金龙桥“在郡治西150里子里汛,西跨金沙江,为永郡通鹤庆、丽江要冲,计长28丈,宽9尺,系铁索18股,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现援贵州提督鹤阳蒋宗汉炳堂捐资创修”。

各个时期文人墨客关于金龙桥的文章诗赋更是多不胜数。《丽江文史资料》引唐代《笮桥赞》一诗来说明过梓里渡的险峻:“笮桥横空,相引一绳。人缀其上,如猱之缚。转贴如渊,如鸢之落。寻樟而上,如鱼之跃。顷刻不成,陨无底壑。”因此,梓里渡又曾一度称篾缆渡。

关于建桥的历史,更有一传奇的记载。《新篡云南通志》引国史管传中有一记载,颇为传奇:“宗汉始居亲丧时,回酋马全保数过其家,强加以秩,宗汉阳许诺,夜间盗走官军营,及金沙江,追口四合,宗汉穷急,无以渡,指江水誓曰:苟天相吾,幸存活宗汉身,他日必灭此贼。忽一浮搓随流至,因得渡脱去,其臣贵仕,及出资造梓里桥江上,利便行旅,人至今称德云”。
难与金龙桥说再见

丽江地处金沙江中游,500多公里江水环绕着丽江二万多平方公里金沙热土。近年来,金沙江水电站提速开发,500多公里的江面, 8座水电站陆续面世,由于大江拦截,水面提高,生活在江边的群众要搬迁,一些村庄,集镇,古渡,老桥逐渐消失,金沙的滔声,也将与我们挥手作别。

据《丽江电视台》报道,金沙江龙开口电站合拢,江水将漫过金龙桥6米。龙开口电站位于金龙桥下10多公里,是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的第六个梯级电站,上接金安桥水电站,下邻鲁地拉水电站。据龙开口电站的大坝设计勘测数据显示,至大坝蓄水达到最高水位,江水将高于金龙桥桥面6米。意思是,如果不作处理,金龙桥与其他其他位于金沙江中游的钢筋水泥桥和铁索桥一样,将随着水位的上涨而长眠于水中。

然而,金龙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龙开口电站立项论证开始,金龙桥的保护就被列入了议事日程。为此,有关部门经过考察、论证,本着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的原则,决定在原址抬升金龙桥。该工程于2012年5月开始地动工,由于动用了机械化施工,金龙桥的拆除工作十分顺利,一座古桥的消失,仿佛只是一夜之间。

然后,新基开挖等前期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

据施工方介绍,因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农田有一定的影响,少数村民不太理解,对工程按期完工造成了压力。一些怀念金龙古桥,对热衷古桥文化的人士,也常常在金龙桥的遗址前流连忘返……

现实状况便有些让人难于理解:金龙桥已经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那么,这座古桥的抬高工程将如何进行呢?据介绍,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每一块石头都进行了编号,然后按原样修复。抬升后的金龙桥,将比原来升高六米,从而保持这座百年古桥的历史风采。

金龙桥,你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期待。

wKgBt09harz1FjUeAAaNDTyUY7k10[1].jpg (844.55 KB, 下载次数: 173)

2015-9-14 15:23 上传

wKgBt09haT_La1dWAAcAgnste-U22[1].jpg (891.49 KB, 下载次数: 165)

2015-9-14 15:24 上传

4bed2e738bd4b31cc4c06fa986d6277f9e2ff820.jpg (420.84 KB, 下载次数: 181)

2015-9-14 15:47 上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