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杨家界:罡风不曾吹老的传说

2020-09-17抒情散文澧水寒儒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1 编辑

杨家界:罡风不曾吹老的传说 天然长城 雨,不能阻挡前行的脚步。9月的杨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1 编辑 <br /><br /> 杨家界:罡风不曾吹老的传说 天然长城 雨,不能阻挡前行的脚步。9月的杨家界,虽是初秋,感觉却已步入初冬。寒气随风袭来,考验存在者的意志。
心性拒绝柔弱,莅临杨家界。站在杨家界索道上站,趁云气尚未聚拢之前,俯瞰。看大自然如椽巨笔精心打造的天然长城。一座座高高低低的峰墙呈梯度由远及近,由高到低,跌宕起伏,连续或断开,一改直刺苍穹的姿态。十几座峰墙,错落有致,奔聚而来。有着万里长城的气度。一扇扇,一排排,像巨大的门,巨大的窗,又像一本本竖着的巨大的书,把谷底的长风、冷气挡住。似乎又不能,没有突兀比肩联袂的山峰,自然也设置不成摇篮,让树木和鸟兽安适享用。
峰墙与峰墙之间,距离又并不太远,如一面面巨型的旗帜。云起时,整个峰墙,又像一张张风帆,跃动着憧憬未来的伟大理想。
峰墙的崖壁间,透出青白色,给人冷峻和深度。恍若横皴的纹理,有着水渍般的印迹,叙述着沧海桑田。一座座峰墙,就是一张张布满疮痍的脸。峰墙上面长满了奇崛的木本植物,主要是武陵松。那些松树似乎历经千万年,植根破岩中,一副铁干铜枝的模样。以细小的针叶吸收着阳光雨露。是那强劲的风,是那晶莹透彻的冰雪,给予了武陵松的无限魅力,敢于沐雨栉风,消化苦难。
悬崖峭壁上也生长着不少武陵松,枯脊而苍老,却书写着生命个体的悲壮,令人肃然起敬。峰墙并不孤独。是那一棵棵武陵松与之为伍,装扮了峰墙的容颜。时而,又有雾气聚拢,使峰墙具有了动感, 如漂浮之岛。
峰墙的远处,也有不少一峰独立的山峰。只是,比较少,不能占去峰墙的位置。所有的峰墙亦并非厚如一堵堵夯实的墙,有的也有断缺口,有的峰墙宽不过数尺,有倾颓的危险,着实令人担心。
一排排高耸的峰墙,巍然矗立,曲折回环,宛如大自然铸就的长城,蔚为壮观。与天子山、黄石寨、袁家界等精华景区内一根根矗立的石峰相比,这里的峰墙就显得更加神秘奇特。
千年长城、万年峰墙。据记载,史上著名的有两道墙,第一道是西方宗教文化之墙------犹太教的第一圣地,犹太人信仰、团结、和平的象征-------“哭墙”。第二道墙是东方的历史文化之墙------中国的长城。张家界以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著称在美学和地质学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2010年被国际地质权威称“张家界地貌”。峰林已属罕见,而杨家界峰墙景观更是天下无双,是全世界的自然遗产之墙,是令人惊艳的世界“第三面墙”。
2007年7月15日,美国《纽约时报》著名记者西蒙?温彻斯特先生在游完张家界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武陵源像长城一样伟大!其实,随着杨家界峰墙逐步揭开神秘面纱,不但和长城一样伟大,还有望和长城一样形象。 鬼门三关 游杨家界,不去乌龙寨,是为遗憾。而去乌龙寨,必要经过鬼门三关。
细小的雨线,降落,一片湿滑。夹杂冷风,阴冷。蓊郁的树木顽强阻挡雨的入侵。行走在洁净的青石板,不是烟雨江南的花街雨巷,更没有油纸伞。不过,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有的。他们多了一份强悍。是大山刺激了他们,使他们伪装成女汉子。
顺着曲折的青石板路下行,见得古味盎然的乌龙寨餐馆依山而建。飞檐翘角与木质的组合,带着桐油的幽香,虚拟了远古。左上,右拐。沿着羊肠小径,行走于乌龙山的悬崖峭壁上。扫视,悬崖上生长着顽强的植物,把生命的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置身于悬崖之上行进,有些担心。然而,吸引你的乌龙寨寨门屹立在山道上,令你陡增信心。寨门横亘在山垭之上,左临深渊,右倚绝壁,仅有一条蜿蜒曲折狭窄的山路。寨门并不恢弘,但充满了霸气。一身乌黑,鎏金的“乌龙寨”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穿过寨门,悬崖上的小径左侧是曲线状的垛口。不过是还原了的。但仍然可以触摸到弥散于昨日的硝烟。悍匪的凶残,剿匪的艰难,影像仿佛在每一块砖石上横陈。伏于垛口俯视,一片茫茫。
乌龙寨的三关是: “一步难行”、 “谁能不低头”、“一夫关”。山路之险峻。
“一步难行”。悬崖万丈,山石突兀,形成石窍,但较短。向前,小径于下。路过这里的人必须贴身山崖,小心翼翼,紧贴着岩壁,慢慢转过去。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坠入山崖。据说,只要派一个人持刀守候,再多的人也不在话下,进攻者的枪炮可能都会失去作用。于是,胆颤心惊走过。
方抬头,“谁不低头”又到了。关隘横亘于前。向上。青石板路和钢筋扶梯并见。布满青苔和植物的山岩略带润湿。小径在两山的罅隙间。山体强硬,秒杀你的傲气。那弯弯曲曲、乱石中偶有洞穴的约70度角上坡路令人望而生畏。低头,钻过。岂止是“低头”。那是正经低头带猫腰才能过得去的地方。这里 “男子汉大丈夫”的自信一败涂地,遂低下高贵的头,猫够腰,尝试过关。
时逢小雨,路滑,手脚并用才能向前推进。此时的姿态是否有伤大雅,都无法兼顾,抵达才是重中之重。当你抬起头来向上看看,再回过头来向下望望,大家的姿势几乎都一个样,狼狈不堪。在自然的伟力面前,尊严丧失殆尽。但我们甘心受辱。艰难攀爬,挥汗如雨。头上冒着热气,额上汗珠如泉水汩汩,脊背冷汗大量沁出。双腿发软。眼前金星闪耀。冷风冷雨,不再面目可憎,倒成了空气清新剂。
“谁不低头”之后,向下,是一夫关。狭窄的小径,虽铺着石板。但极其狭窄。只能容一身穿过,恐怕不到四十厘米。感觉阴暗,阴森。瘦子是具有优先条件的。胖子只能被拒于千里之外。估计那时候,顽据此地的土匪,多半是瘦子。一是长期的攀爬,变得身轻如燕,矫捷如猿猴。二是生活所迫,不能长成胖子。此关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据说,剿匪之时,国民党丢这儿3个营,解放军牺牲了200多人,站在这儿想起这句话来,你会觉得一点儿也不奇怪。
爬过三关,一身疲惫。但留下无限想象。
乌龙寨 过三关,拾级而上。仰视,乌龙寨子前面在上兀立。联想如此丰富,借一部《乌龙山剿匪记》而丰富了人文内涵。包括了苦难、民风、生存。
其实,乌龙寨原名叫"黑龙寨",据说是李自成兵败后,下属藏宝的地方。传说,坚守宝物的士兵们,某日看到一条黑龙于此幻化,遂命名。乌龙寨以前还是土匪居住的地方,地处偏远、关隘险绝。大约都属于大湘西的一部分吧。真正的乌龙山距凤凰古城28公里,位于湘黔边界算深山峡谷之中。是《乌龙山剿匪记》的故事发源地。
步入乌龙寨,环顾,寨子是高山之巅的一个四合院。低矮。大约是不禁罡风激荡吧。木质的房子,黑色着身子,流淌着古味。木头作支撑的木架结构,屹立于圆形的石凳上。一块块板壁组成的墙面,完成遮风挡雨的使命。方格的窗棂背后,似乎隐藏着一双双充满幽怨的眼神。廊檐下,还挂着灯笼和谷物。又设置了一种复合的情绪,引人浮想联翩。
寨子的一间木屋上,张贴着《乌龙山剿匪记》的电影图片。图片上那剽悍的电影演员------满脸淫威的田大榜,心狠手辣的钻山豹,冷酷,令人还原一个远去的场景。若有心情,想装扮一回土匪也还是可以的。商业利益无处不到。寨子里就有专门的摄影师在此营生,你穿一回土匪服装,拿一杆破枪,形象立即改变,马上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土匪。
乌龙寨子,是土匪最后的盘踞点。现在已经不具备当年的功能了,但遗迹可寻。仅是那书写的金黄色乌龙寨的寨旗,迎风飘荡,有一点水泊梁山的味道。但又不是,这里只是穷山僻壤,恶山出恶匪。转念,又想,若不是情势所逼,蒙受旧时地方组织的欺骗,谁又甘心为匪呢?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中况味大抵就如此吧。
如今的乌龙寨,三间木房子。一间陈列着土家的生产农具,名曰:生产生活用具馆。一间土家喜堂。一间向王天子祭室。
生产生活用具馆的楹联是:看简陋原始工具,思善良朴实土家。透过楹联,觉得我本善良。只是情势与无奈,被逼为匪。进入,锄、镰、碓码、风车、连枷、犁耙、石磨、火铳、坛坛罐罐等生活用具,无声说话,引导你自觉与过往对接。透过那覆满灰尘的生活用具,你一面解读到了土家儿女战胜苦难的勇气,一面也看到了土家儿女的聪颖与睿智。
入土家喜堂。木门上大大的鎏金喜字,意在表明潜藏的土家独特的婚嫁习俗。土家喜堂亦有对联,如是所写:择偶哪能十全十美,选人莫信百依百顺。似勘透人间玄理。进入,那做工精美的滴水床,梳妆台,以及其他木器,透出古朴拙雅。看着看着,你遥想那身着红妆的新娘,吐气若兰,一脸羞赧的绯红轻云,樱桃小口,在一声声的哭嫁歌里,逐渐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只是,这仅仅是囿于素常的一种理想形式。而在这寒风凛冽的乌龙寨上,演绎的更是悲欢离合。抢亲,做压寨夫人,令你不寒而栗。无关兰心蕙质,无关弱柳扶风,表象便是审美取向,不幸便是证词。
除了沆瀣的匪气,乌龙寨更多的还是英雄气。向王天子祭室门联云:向己称王传千古,天生其子颂万世。步入向王天子祭室,便能感觉到。房间里供奉着土家族公认的领袖向大坤。向大坤是元末明初土家族农民起义领袖,史上真有其人,在张家界很多地方都流传着与这位向王有关的传说,将反抗精神表达得透彻深刻。其实,关于向王天子,是巴廪君、汉朝相单程、南宋向氏三兄弟、明朝向大坤的综合体。特别是南宋向氏三兄弟,自号向王天子,在神仙的指引下,若修炼三年零六个月,用桃木弓、柳枝箭朝东方连射三箭,就会射死皇帝。孰料,修炼只差一月,竟被他们的妹妹打乱计划,无奈,情急之下,只好将柳枝箭射出,但箭只射到龙床、龙案和擦肩而过。皇帝大怒,于是命杨家将之后杨金花兴兵讨伐,向氏三兄弟兵败,坠入神秘莫测的神堂湾。土人云,若是阴雨天,神堂湾能听到千军万马的嘶鸣声。
融匪气和英雄气于一体的乌龙寨,一边是广阔无边的风景,一边是春秋不老的英雄传说,引人默叹,感慨,遐思。 天波府 乌龙寨的前面是天波府,并非是真正的府邸,而是巨大的峰墙围成的令人无限想象的府邸。 乌龙寨与天波府并不相连。原先,是靠一座铺着木板的颤颤巍巍的悬索桥连接,现已废弃。
通往天波府的小径,是铁质扶梯,艰险异常。铁质扶梯宽不过一尺,紧容身一人小心而下。铁质扶梯上面还罩着弧形的铁丝,以保证安全。脚下是万丈悬崖。顺着铁质扶梯,双手扶扶梯而下,小心谨慎。害怕踩空。铁质的扶梯已经被踩得发白,有些发怵。弯曲的扶梯忽左忽右,人也顺应扶梯的走向。侧身、向左、向右。人很脆弱。倒是那石缝间的武陵松,强悍得很,根牢牢地穿越那坚硬的岩石,把自己固定,不被长风吹折。
向下一段扶梯,然后向上,巴在近乎90度的扶梯上,像一只壁虎,尽管身旁峰墙近在眼前,比先前的远眺更具有质感和真实感。但不敢旁骛。屏住呼吸,努力攀爬。到达峰顶。观景台上,有石碑云:天波府。虽然观景台周围有铁栏杆,但仍然感到恐惧。举目远眺眺:远处千山万壑,气象万千,时而云雾自山谷升腾,包裹峰墙,时而又山舞银海,云驰层峦。近处奇峰异石,层峦叠嶂。四道石壁、向王天子的“点将台”一排排,一片片,依次排开,如皇帝早朝上的文武百官,又如天安门阅兵场上的块块方阵……气势恢弘,壮观灵秀。
近距离接触峰墙。峰墙那样古拙,那样亲切,令人不可思议。一面面峰墙,自然排列、组合,形成了府邸-----天波府。
还说向王天子。因了南宋向氏三兄弟的揭竿起义,皇帝便派骁勇善战的杨家将之后杨金花征讨。杨家将围剿向王天子曾在天子山安营扎寨。后因战争旷日持久,杨家便在此地繁衍后代,使这里成了“杨家界”。如今,杨家界还保存有《杨氏族谱》和明清时代的杨家祖墓,有“六郎湾”、“七郎湾”、“宗保湾”、“天波府”等地名,是为纪念祖先。杨家界就这样充满了英雄气。
古褐苍苍的崖壁间生长的武陵松,使那一道道峰墙多了生命强悍的趣味。郁郁葱葱的武陵松,绿得精神,装饰了冷酷的峰墙。峰墙的纹理像一道道皱纹,而那一棵棵遒劲的武陵松,似乎是不离不弃的伴侣。与峰墙长相厮守。看着那如此默契的树与墙。想到世间那脆弱的爱情,令人感喟。
身在云雾飘渺的天波府,有一种临虚御风的感觉。云雾升腾,峰墙如帆,徐徐而动,如在蓬莱仙岛。
山垭,悬崖边,耳畔有玉质清音飘荡。土家阿妹演唱兴味正浓,那清脆的山歌飘飘渺渺。姑娘小伙唱的表达情思的《十八的姑娘逗儿郎》;想念远方的恋人唱的《望情郎》、《郎在高山打一望》、《棒棒捶在岩板上》空谷传响,悠长玄远。
罡风拂过,吹乱头发,撕扯衣服。松涛阵阵,谷内回响。似乎那远去的鼓角铮鸣又响在耳畔。我们被迫穿越时空。那充满了英雄气的传说仿佛一一在场,还在上演一场场厮杀。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就瞬间复活。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那直冲云霄的豪气、英雄气,在反抗与被征服之间流泻。一曲曲悲歌,罡风是无法吹老的,引得拜谒的人不辞辛苦,尝试一遍遍怀古、温习。
[/copyright]

1026592940.jpg (234.1 KB, 下载次数: 127)

2015-9-22 15:37 上传

IMG_0019.JPG (2.31 MB, 下载次数: 85)

2015-9-22 21:35 上传

IMG_20150911_170106355.jpg (1.03 MB, 下载次数: 150)

2015-9-22 21:43 上传

IMG_0009_副本.jpg (384.99 KB, 下载次数: 142)

2015-9-22 21:55 上传

IMG_20150911_172833_副本.jpg (533.42 KB, 下载次数: 151)

2015-9-22 21:55 上传

IMG_20150911_170521_副本.jpg (656.31 KB, 下载次数: 150)

2015-9-22 21:55 上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