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阅读的风景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阅读的风景                                                

      书籍是人类传承文化的最佳工具,尽管当下的网络阅读横行天下,但不能代替书本阅读的可圈可点之实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阅读首先是要有书可读,借书或是藏书皆可。借书是要还的,是受时间限制的,往往不能做到再三咀嚼,反复斟酌;而藏书则不同,可以慢慢思考,思维模糊的时候,可以选择放下,过段时间再捧起,感觉似 乎又不尽相同,甚至会很快领会其中的精髓。
      因此,对于书籍的来源,我是选择藏书的。藏书需要适量的资金支撑购买,所以我经常合理安排购买图书的消费支出,妻子偶有异议,也常常抵不过我的求知欲望。我有时戏谑地对妻子说:“我这算藏什么书啊,你还没看到南朝梁元帝的藏书,藏古今图书十四万余卷呢!”于是,妻子便不再反对,可能也是觉得多读书是好的,更能树起良好的家风,为晚辈们做一个标榜。
      我购书不仅为藏,更是为读,以此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就像农民播撒种子一样,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籽。在我很小的时候,家父就嘱咐我,多读书,读好书,以后方能应对人生,立足人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上了文学写作的这一条船,虽不能大富大贵,却可以用汉字描绘生活,揭示人性的真善美。
      毋庸置疑,阅读是有益处的。唐代的邺候李泌,其父亲做过吴房县令,聚书三万余卷,告诫子孙不准出门,只在家读书。他家没有别院,想看书的人直接可以进去随便取书阅读。宋朝的宋绶博通经史百家,搜集了当时藏书家毕文简、杨文庄的书,多是善本,藏书也有三万卷。宋家住在春明坊,许多读书人为要向他借阅图书,多在附近租房暂住,弄得房租也因此而昂贵起来,那个时候,人们可谓求知若渴啊。有的人平生不置田产,只购图书,并当作遗产留传给子孙。
      读书的风潮在中国,一直是一浪盖过一浪。战国的苏秦刺股,东汉的孙敬悬梁,匡衡的凿壁偷光,孙康的映雪夜读,无不成为阅读佳话。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衡量我们的富有程度,是当我们失去所有财富的时候,看看还剩下什么?”。所以,我们读书真正的收获并不完全是追求功名,而恰恰是留在我们思想中的那些精华。先人杜甫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经验之谈。李白曾在《戏赠杜甫》中说:“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杜甫先生给我们后人留下那么多绚丽的诗篇,就是用苦读和容颜槁瘦换来的。
      在古代,其实还有很多的勤奋苦读之士,北朝的崔麓年少时与范阳卢思道、陇西辛德源志同道合,都好读书。竟在自己的门楣上写道:“不读五千卷者,无得入此室。”我颇为自信也读过不少的书,然欲入他的门槛,仍无颜迈步,扪心自问,除了惭愧还是惭愧。
      月白风清,青灯黄卷,读古今的文字,写自己的文章,日子在真情诗意中从容流过,思绪开阔清净而悠远,心路历程不再单调,人间行旅永无孤寂。
      三十多年来,通过阅读,文字的方砖绵延成我内心的长城,文字的雨滴奏响我心中最美的乐章,文字的长河奔腾在我生命的河床。我感谢阅读,是阅读让我这具普通的肉体有了思想的灵性,对人类有了思考,有了感恩,有了责任,有了承担。  
      至此,我觉得只有依靠阅读才能有意义地漫步人生,才能真正体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内涵。虽然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总是与他所处的时代特征紧密相关,但对于表现高贵纯净的人性光辉,尚需我们每个人沿袭中华民族最良好的习惯——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