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走了,就走了(外两章)

2020-09-17抒情散文何足道哉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51 编辑

  1、走了,就走了(外两章)“人一走,茶就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道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让许许多多的人,唏嘘不已。其实,走了,就是走了,又何必在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51 编辑 <br /><br />  1、走了,就走了(外两章)
  “人一走,茶就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道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让许许多多的人,唏嘘不已。
  其实,走了,就是走了,又何必在意那杯茶,凉还是热呢?一杯茶,人在,不断去喝,不断添加,才会是热的。人走了,不再有人去喝,也就无人去添加。或者,茶杯空空,如何热呢?是希望喝茶的人走后,还有人不断往杯里添茶,等待走的人再回来?还是希望有一杯温热的茶,在空空的桌子上,冒着袅袅的茶香,给人以无限温暖与怀想呢?
  如果那样,走了的人,仍不断添茶的人,或者痴痴等待的人,岂不都是一种负担,一种牵挂吗?
  走了,就是走了,又何必牵挂一杯茶的凉与热呢。
  说穿了,走的人,还是不太甘心。或者,已经走了的人,希翼自己的身后,有一个高大而光彩的背影,留下一片茵茵如画的绿荫;或者,走了的人,希望那些尚留在桌旁的人,不要那么寡情薄义,留一杯温茶在,留一个念想在。
  还是太在意人家的态度了,还是太在乎那虚无缥缈的生前身后名了。
  世间许多事情,就是因为有太多的牵挂,有太多的放不下,才会有那么多的凄凄惨惨,那么多的肝肠寸断,那么多的人空嗟白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的一阕《雨霖铃》,让多少离别的人,黯然神伤,踟躇再踟躇,不忍离去。走的人,留下的人,都深陷一种悲伤中不能自拔,徒增惆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比而言,还是唐人来的磊落,来的干脆。走了,就是走了。与其悲悲戚戚不如慨然而行,山高水长,仗剑八方。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佛又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洞察了这一层,也许我们就不会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怀有戚戚焉;也许就会明了,人世间,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皆有定数,强求不得,走了,就是走了;也许,就不会有那么的人,苦恼于“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走了,就是走了。走的人,了无牵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地走,正如我悄悄地来。潇潇洒洒地来,磊磊落落地去,去他该去的地儿,做他想做的事儿。留下的人,擦拭茶桌,把那杯尚存余温的茶倒掉,真诚说一声,一路平安。清洗茶杯,重新倒一杯茶,等待下一个该来的人,结交一个新朋友。
  果真如此,我们还有什么想不开,放不下的呢?走了,就是缘尽、缘灭。走了,就是走了,放不下,又当如何?
  所谓世间的事情皆为因果,茶的凉与热,只不过是一个“果”罢了。我们与其汲汲于人走后茶的凉与热,不如经营好人走前的预热、加温。如果我们看重了走前的预热与加温,经营好了茶不凉的环境,我们还用去担心什么“人一走,茶就凉”吗?可惜的是,很多人没有从因果上来想,没有去想因果相循,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
  走了,就是走了。如果我们放不下身后,就要经营好身前。
  做事如此,做人亦如此。
  走了,就走了。
  2、老了,就老了
  走着走着,人就老了。
  昨天,还是绿荫匝地,满眼鲜花,蝶舞莺飞。一回首,花儿谢了,树叶飘零,蝉儿拖着长长的尾音,凄凉地叫。漫山遍野的庄稼,沟沟岔岔的野草,都进入了枯萎期,静静站立在秋风里,等待收割。不觉暗暗心惊,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老了,真的都老了。
  自己就像那地里的庄稼,被岁月风干了所有的能量,一步一步走进深秋,等待农民挥镰收割,储进仓里,或者被搬进场院里,完成一段旅程。秋风袭来,从心底掠过,微微的寒。衣襟不再飘逸,心里,也没有涟漪泛起。一切都沉淀下来,时光的重量,缱绻的心思,还有沉重的叹息。秋,总是跟老连在一起的。
  那棵树也很老了。满身褶皱,一脸沧桑,站立在秋天的阳光底下,不急不躁、从容而闲适。郁郁葱葱的叶片,被秋风一叶一叶摘去,却露出一树累累果实。圆满、殷红,像点点火种,在秋天的旷野里,在一片萧瑟秋风中,跳跃。
  我觉得,那棵老树,应该比我还要老。在一阵紧似一阵的秋风里,不彷徨、不消沉、不绝望,用累累硕果,为自己的衰老,壮行。
  于是,释怀;于是,心安。
  老了,就老了。
  一条河流,再长,总会回归大海。没有谁会惋惜河流的归宿,流过,就是流过了。流水过处,一路绿荫逶迤,一路鸟语花香。
  一座高山,再巍峨,也会有尽头。没有谁会嗟叹高山的穷尽,巍峨、磅礴、气象万千。所到之处,流云飘渺,山岚浩荡。
  一个人,再强壮,总会有走不动的时候。路途太遥远,岁月太悠长,没有谁,会一直走下去,永不停息。走过的路,无论有多长,种过花,栽过树,经过风,淋过雨,一步一个清晰的脚印,就是一篇好文章。
  于是,明了;于是,欣然。
  老了,就老了。
  秉烛而读虽曰微茫,却也一息不灭就会烛照一方光明。古人尚且明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道理,我等又何必对垂老耿耿于怀呢?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有日出,就会有日落,日出日落同样霞光满天,同样光彩照人,同样激情满怀。蓬勃过,绚烂过,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老了,就老了。在洒满阳光的窗前,躺在那些温暖而温馨的故事里,咀嚼着每一个故事的细节,回味那一个个甜蜜的过往,和身旁一个同样白发苍苍的人,轻轻地摇。
  老了,就老了。在一个悠长的午后,捧着一幕幕精彩的往事,细细品味、深情追忆,柔声细语,和身旁一个同样白发苍苍的人,慢慢聊。
  老了,就老了。在一个霞光满天的时候,踏着一地橘红的落日,在那条走了一辈子的小路上,你和我,走回年轻,又走回一地夕阳。走着,走着,慢慢变老……
  老了,就老了。像一条不息的长河,从容、沉静;老了,就老了。像那纵横的山川,雍容、大度。
  老了,波澜不惊;老了,虚怀若谷。
  如此,甚好。
  老了,就老了。
  3、忘了,就忘了
  一条鱼,两条鱼,在一汪清澈的潭水里尽情游玩。天,黑了,又亮了。水,涨了,又落了。两条贪玩的鱼,忘记了黑夜白昼,忘记了水涨水落。看见了夜空里闪烁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听见了有风,从身边掠过,一片一片的鳞片,在风中,发出一阵阵尖锐的啸声。两条鱼,惊恐了,挣扎着,却听不见水花,溅起,又落下。月光照过来,也失去了往日的晶莹。两条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看身边,能够叫做水的,是眼里滴下的泪。土地很辽阔,它们却无处可去,它们的路,在水里,它们的命,也在水中。洼地虽然狭小,却成了它们的地老天荒。忍住悲伤的泪,润润你的嘴;用无限的哀愁,慰藉你干涩的唇。两条小小的鱼,在一个干涸了小潭里,演绎了一场悲情故事。
  这就是我们津津乐道的“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其实,我们一直在误会那个哲学家,那个放荡不羁的庄子。他不是在为我们讲述一个悲情故事,是在为我们阐释一个极富哲理的人生道理。“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为了生存,两条小鱼相互吐沫来润湿对方。相濡以沫,并非是相亲相爱的不离不弃;并非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而是迫于情势,由于环境,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因为无奈。庄子是给我们出了一个关于情感与理智的命题——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与其在水干了之后陷于绝境,相濡以沫,苟延残喘,悲悲切切。不如在水未干之时,理智地分手,各奔东西,从此山高水长,江湖两相忘。我想,庄子是希望我们选择后者,做两条理智的鱼,在水未干涸之前,各自游回大海,海阔天空,自由自在,不为彼此牵肠挂肚。可是,我们往往习惯于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往往偏爱那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忠贞不渝;偏爱那些“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悲情与凄苦。所以,古往今来,人们更加津津乐道于“相濡以沫”。以至于忽略了相忘于江湖,曲解了庄子的本意。
  人是感情动物,需要情感的慰藉;人更是具有理智思维的,在事物面前,有进行理智取舍的能力。所以,在某些特定情形之下,相忘于江湖,比相濡以沫,似乎更加理智一些。相濡以沫或许会令人感动,让许许多多的人,潸然泪下,唏嘘不已。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需要更坦荡、更淡泊的胸襟吧。
  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忘了,就忘了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