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贞洁牌坊

2020-09-17抒情散文木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27 编辑

木祥云南滇西,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同时也就产生了特殊的人文环境。在一个坝子里,在一个山头上,一个村子和另一个村子只隔半里路,但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却千差万别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27 编辑 <br /><br />木祥
云南滇西,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同时也就产生了特殊的人文环境。在一个坝子里,在一个山头上,一个村子和另一个村子只隔半里路,但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却千差万别。在旧社会,一个村子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一个村子和另外一个村子近在咫尺,但人们连说话的口音都会不同,我们可以从他们说话的细小差别上分辨每一个村子的人。
每个村子的人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观念,他们在封闭中寻求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古老的村民,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但他们就能为一个简单的观念追求一辈子,一辈子为这个观念而活着。并且,他们能用自己的观念创造一些条条框框,作为一种传统,用来约束自己,并把这种传统传给后人。有的传统观念,到现在都还保持着,有的则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随着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逐步消亡。他们的文化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中产生和消灭。
章斐人在封闭的环境中过日子,生活得平淡,简单而朴素。章斐村古老,但没有什么文物古迹。在章斐,有钱的人家,除了无休止的建造房屋以外,他们用石板铺路,用木头架桥。路铺得平整气派,桥修得富丽堂皇。铺路和架桥是公益事业,是为了“行善”。章斐的村民,他们在没有钱的时候在田地里和赶马路上拼命的挣钱,有了钱以后就想着做一些“好事”。
章斐做好事做得多的是赶马人郭有奎。他用赶马挣来的钱修了一座郭家大桥,桥修在坝子中间的“中泥河”上,整个坝子的人都知道章斐村有一座郭家大桥。郭家大桥最实用,同时也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桥有两孔,用木头作桥架,桥两端都有桥头堡,上书有“郭家大桥”四个字。桥面上盖了瓦,桥两边做了人行道护栏。桥两边的人行道护栏上还有两排坐位,可以供行人乘凉,休息。背东西的过路人到了桥上,都要在桥上休息一会,看水鸟和小鱼在水中划。
郭有奎还在村子外为郭母娘娘修了一座牌坊。牌坊在章斐村子的北面,也叫“贞洁牌坊”或“郭家牌坊”。说起来,这座牌坊也算是在赶马大路上。小时候,我到地里去找猪草,去学校里上学,去山上砍柴,都要从牌坊下面走过。牌坊高二丈,有三道门廊,中间一门宽,两边两门窄一些。牌坊前后一里来路,都铺上了石板,路面十分平整。不但是赶马人,凡是出村的人,都要从牌坊里走过。我不知道走过牌坊的人,是不是都会想起关于牌坊有关的事情。
“贞洁牌坊”是郭有奎家为家里的“郭母娘娘”修的。郭母娘娘是郭有奎的孃孃(阿姨),是整个村子里乃到整个坝子修行最好的“斋姑娘”之一。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郭母娘娘叫什么“官名”,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叫她郭母娘娘,表示对她的敬重。郭母娘娘一辈子没有嫁人,从小就信仰佛教,成天念经,烧香,不杀生。不但不杀生,而且要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放生。放生一般是到街上买泥鳅来放,放到村子外的中泥河里去。放生的时候,郭母娘娘要把泥鳅用干净的盆盛清水养好,端到了小河边。然后,闭着眼睛对着河神念着经文,有时候,一念就是半天。念到关键的时候,郭母娘娘才抬起盆来,把泥鳅倒进小河里去。听村子里的老人说,泥鳅下河后,不忙游进水里去,要跳出水面向郭母娘娘点头致敬。
所以,郭有奎的所作所为,都与郭母娘娘的家教有关。郭母娘娘让郭有奎建桥,郭有奎就建桥,郭母娘娘让郭有奎在建章斐寺时捐资,郭有奎二话也没有说。而为郭母娘娘修牌房,则是郭有奎自己的主意。修牌坊,一来纪念郭母娘娘,二来为郭有奎自己树碑立传。立碑的人,有纪念前辈的意思,但同时也为自己歌功颂德。
按村子里人的话说,郭母娘娘“是正经的斋姑娘”。斋姑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了婚,男人去世后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忠贞,不改嫁而当“斋姑娘”。一种是自小就立誓不结婚,一身在家守洁,村子里人叫这种吃斋的女子叫“吃长斋”。郭母娘娘就是吃长斋的,她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并且从来不谈男女之事。郭母娘娘从来不正面和男人说话,在家里干家务,在田地里劳动,出去帮人家干活,都是低声细语。逐步长大,郭母娘娘就思量着如何一辈子行善积德,她只要手里有一点钱,就打算着在村子里做一件什么“好事”。
郭家人敬重郭母娘娘,村子里人敬重郭母娘娘,认为一个村里有这样一个修行好的女子,是整个村子人的造化。郭有奎为郭母娘娘立牌坊的时候,村子里的人有钱捐钱,无钱者出力,都认为十分有必要为之立一个牌坊。同时,村子里人认为要有郭母娘这样一个吃长斋的女子,为村子里的姑娘做一个好榜样。那时候,贞洁的名声是无价的,村子里的人都崇尚贞洁。
郭母娘娘牌坊的修法,参照了坝子里所有的最好的贞洁牌坊。因此,牌坊的样式,和其它地方的没有两样。牌坊修好,所有从永胜到丽江的马帮,都要从牌房的门中走过。马帮们走过的时间多了,也就产生了一些故事一些猜测和传说。在这座高耸的牌坊下走过,过往的马帮都议论说,过去的匠工多有本事,牌坊这么高,石头那么重,这牌房的“帽子”(牌坊的顶子)是怎么树上去的呀?
过了不久,就有人说出了树牌坊“帽子”时发生的故事。关于牌坊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树牌坊“帽子”的那天,做牌坊顶子的石头很重,用什么办法都难立上去。用绳子拉,把顶子拉坏了,用吊杆吊,没有那高的吊杆。多少能工巧匠都难住了。正在为难的时候,忽然出现了一个白胡须的老人。那些工匠就有人上前去问:老人家,你胡须这么长这长白,活在世上的时间也长,见过的世面也多,您帮我们出出主意,这牌坊的“帽子”如何能竖上去?老人酹着胡须思忖了半天,说:“我这么大年纪了,土都埋到嘴牙上了,怎么能知道这牌坊‘帽子’如何竖啊!”说完话,老人就不见了。建郭母娘娘的牌房的工匠,也是村子里极其聪明的人,马上就悟出来了。他们就在牌坊四周堆上土,一直堆到了牌房顶上(应土堆到嘴牙上了的话),然后把牌坊的帽子从四周土上推上去了。
第二个传说听起来有点离谱。说竖牌坊那天,那牌坊的顶子总是竖上去又倒了下来,竖上去又倒了下来。想了多少办法也竖不上去。建牌坊的工匠立不上牌坊的顶子以后,就去请一个僧人算卦,看看是什么原因。僧人看了郭母娘娘的生辰八字,说郭母娘娘在吃斋的日子里,曾经动过一次凡心,她能说出来,这牌坊的顶子就能立上去。回到村子里,匠人婉转地叫人去问郭母娘娘。郭母娘娘思量半天说,她这一辈子,没有动过什么凡心,只是有一次从楼上下来,看见院子里公鸡和母鸡踩蛋,动了一下心思。郭母娘话一出口,贞洁牌坊的顶子就竖上去了。
马帮嘴里,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话。但我觉得,最后一个传说,说明旧社会禁欲思想对妇女的残害,对女子吃斋有一定的讽刺意义。村子里的女子吃斋,是受一种无形的东西支配着,成为一种习俗,一种观念的牺牲品。其实她们也是“人”,难道没有七情六欲?我写章斐村里马帮郭有奎修的“贞洁牌坊”,只是想讲章斐的历史,马帮修建贞洁牌坊。讲郭有奎修牌房是怎么想的,动力来自何方?贞洁牌坊,作为村子里的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有必要记载和研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