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一位法国老人的中国情结

2020-09-17抒情散文薄暮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6 编辑

一位法国老人的中国情结 薄暮一在年前的大寒节气,法国籍亲家母乘坐了大约十二个小时的飞机,从大西洋彼岸来到我们江南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6 编辑 <br /><br />一位法国老人的中国情结 薄暮
  一
  在年前的大寒节气,法国籍亲家母乘坐了大约十二个小时的飞机,从大西洋彼岸来到我们江南小城常熟。四年多前,她来过这里了,我们见过两次的,因为我工作忙,和她在一起的时间很短。这次,正巧遇上中国传统的过大年节日,让我们有了更充裕的时间相聚。她来后的第三天,我们才见面,因为她要倒时差休息,我没去打扰她。一进门,她就微笑着迎上前,给我来了个法国式礼节,侧着脸,在我的脸颊上嘟嘴亲了一下,这感觉,还真温馨。她七十岁了,身高约一米七,体态发福,穿着一件浅紫色的半新旧毛衣外套,朴素大方,亲切自然。同时,我闻到了一阵清雅的香水味,闻着,清爽,舒服。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异国的礼仪文化和风情。
  正巧遇上寒潮,最低气温在零下7度。老人家倒是不怕寒冷,在我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小城山脚下的兴福寺附近,我在那里等候她们,一起徜徉在寺路街上,街道两边都是卖古玩玉器、土特产的店铺和喝茶休闲的农家,她用手机拍录小视频,裸露着双手,偶尔呵一口热气在上面,揉搓一下。她对这里的传统建筑与风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个小店铺前,她被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小物件吸引,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工艺葫芦,她好奇地抚摸着一个小巧的上面有字画的黄色葫芦,微笑着用法语向店主询问怎么卖,我便和店主沟通后买了一个送她,她喜欢极了,收藏进包里。我女儿略微懂得法语,她简要地向她的婆婆介绍:葫芦的读音与“福禄”相近,寓意守财纳福。
  在兴福寺大门外,她静静地望着那黄墙和门口上方的大红灯笼,若有所思。而古寺周遭的那些参天古木,在冰雪天地里,更显得庄严苍劲,我们仰视片刻,感受到山林的古朴和宁静。我想,法国亲家母一定也有这样的感触。
  二
  离过年越来越近了,由于强冷空气影响,天气时阴时雨,还下了一场大雪。雪后初晴,女儿女婿带我和我的法国亲家母来到了虞山西门外的烟雨尚湖,车子穿过两边高大香樟树掩映的大堤,一直行驶进尚湖的穿湖大堤川月桥堍。我们下了车,由于这些天特别冷,我看到亲家母总在用纸巾擦鼻子,女儿说她有点感冒了,但她把擦过的纸巾都放进随身带的袋子里。只是她依然兴致勃勃,举起手机拍摄水天一色的湖面,和湖面上空飞过的大鸟和水浪里游嬉着的野鸭,同时,发出惊叹之声。确实,这片水域生态平衡,环境干净,无论谁面对它,都会赞美不绝的。

  川月桥堍有个望虞台休闲会所,我知道这里是个幽雅之地。便带他们入内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并可观赏湖上风光。室内开了暖气,春意融融,我们选了临湖靠窗的沙发坐下,要了一壶茉莉花茶。茶具很精美,是陶瓷的小杯,上面花纹也好看,法国亲家母对桌布也很青睐,它类似织锦,精细素雅。有一角阵列着许多书籍,那里是市图书馆的分点,一张长长的书案上放着两套精致的茶具,还有三件工艺品,其中一件绣品扇面,上面是幅山水国画,淡淡的色调,让法国亲家母看得入了迷,久久不想离开。女儿告诉我,她的婆婆自从退休后,一直在学画油画,对画自然而然很有感觉。
  晚上,我们一起去了市中心一家饭店吃饭。亲家母看到墙上挂的那些山水画,都会拍下来。我想,她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可谓喜爱至极。她还喜欢吃中式菜,说好吃。每道菜端上桌子后,她不厌其烦地将它们收藏进她的手机里。我看到她依然没有把脏纸巾丢在桌上或身边的垃圾桶里,还是装进袋子里。女儿说,她到时会一起放进室外的垃圾桶内。她和她的儿子说话声音很低,即使在比较嘈杂的公共场所。
  这些日子中,我们几次一起出游,同坐一辆车,一起用餐,和她语言上的交流很少,只是听她总在接受别人的东西或帮助后,会说一个单词“Merci”,我知道是谢谢的意思,便跟她学,她一遍遍教我,她也学会了用中文说“谢谢”。她年纪大,又胖的,行动少灵活,我便常常挽着她胳膊行走,她也乐意让我扶着,走得慢悠悠的。我们越来越亲近融洽了。

   三

  转眼,很快到了除夕。本想去饭店预定年夜饭的,我女儿说,还是在家好,可以让他们真正感受一下中国传统过年的习俗。

  大年夜的前一天,我和婆婆预先商议了一下,准备烧些什么菜,估摸着有十多个菜。重点要烹制一只红烧猪蹄,这菜,我的女婿和亲家母特别爱吃;还有就是清蒸鲈鱼,也是他们喜欢的一道菜,再说,年夜饭吃鱼,寓意“年年有余”;老母鸡炖面筋,是必不可少的;我婆婆说,做点春卷吃,它可是清朝的宫廷点心,保证受他们欢迎。我随即想起那天在饭店点菜时,法国亲家母看着菜单,就点了春卷,结果那晚饭店特忙,说没这个点心了。看来这道点心还真是非做不可。早在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打春》中有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里的春饼,就是用烙熟的一张圆形薄面皮,把切细的馅心卷裹成长条形,馅心有咸的,甜的,然后放进烧热的油锅内,煎炸,外皮成金黄色,形状小巧,后来称为“春卷”。过年吃春卷,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我婆婆做的春卷别具风味,馅是用猪肉末、在煮水里捞一下再切细的白菜和香菇一起搅拌,放入作料,拌匀而成的。
  我们团团围坐,法国亲家母也学着用筷子夹菜,往往夹起来就落下去,要好一会,才夹住一点,但她那着迷的样子,让我们都感到这法国老人的可爱。不过,吃春卷,大家就随意啦,这春卷需要一边包一边炸,刚端上来时,特别松脆,也很烫嘴,我提议用手轻轻一抓,直接咬。我们都连声说“好吃”,我女婿学着说“好吃”,亲家母便学她儿子的口音,“好吃”“好吃”地边吃边说。
  吃完年夜饭,大家坐在沙发上看春晚,女儿给我、我的婆婆和我的亲家母一起拍合影,我们开心地笑着,其乐融融。后来,法国亲家母对我们说,她很习惯吃我们这里的菜,很好吃。她觉得中国的过年习俗真好,一家人在一起温暖,快乐。

   四
  正月初一,女儿陪他们去了苏州东山。正月初二,女婿驾车,女儿、我和法国亲家母一起去乡下走亲戚吃饭。沿途的望虞河大堤三十公里,常绿树木和枯黄的芦苇丛交相辉映,风景如画。午后,我们到了虞山剑门,那里游人比肩接踵,站在高处,俯瞰山下,城市的繁华,让我们都感到惊奇,这发展之快,真是不可思议,连法国亲家母也瞪大了双眼,惊呼起来,还拍了小录像。
  法国亲家母被一个老奶奶地摊上的用棕榈叶手工编织的那些鸟、蝴蝶、螳螂等小动物吸引,她用手机拍了下来,还向老奶奶买了一只绿色的“螳螂”,栩栩如生,妙趣盎然,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对于她来说,遇见它,很难得。
  正月初四,亲家母准备启程去上海机场回法国。午后,我去和她道别。我们在语言上依然不能说什么,但我们的目光里包含了依依不舍之情,我们拥抱着,她依然用法国式的礼节和我道别。她让他儿子告诉我,她很喜欢中国,爱吃中国菜。她还觉得已经很熟悉这个城市,感到她的家就在这里。她儿子代替她,对着我说:“中国就是我的家。”他们母子俩的神情非常真诚,说这句话时,特别认真,我内心涌起一股柔软的潮水,润湿了我的双眼。我和女儿说,这缘由她的儿子在中国做外教,她就有了这样一种特别的情感。
  我离开后,接到女儿的微信,说她把我在三年前出版的一本散文集拿出来,给她婆婆看了。法国亲家母即刻捧在手里,说是要向我购买一本,带回法国。我感动极了,这是一种尊重,她看不懂这些汉字,却如此珍视,是对一个文人的文字给予的尊重。她的谦恭,让我动容,令我惭愧。平时,文友赠书与我,似乎是理所当然,很少提及“买”字。
  法国亲家母又让我的女儿拍了一张照片,她端端正正地坐着,把我的集子,用两只手举在胸前,脸容温和,神色庄重。我看了,感动至极。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觉得礼貌的本质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我的亲家母恰恰做到了这点。她还希望我女儿用英文翻译出其中一篇散文,再让她儿子翻译成法文,她或许希望更深地了解我,了解他儿子所在的常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稿于2016年2月26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