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三赢共生“杨抱槐”

2020-09-17叙事散文李平秀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49 编辑

                    三赢共生“杨抱槐”禹城 李平秀乙未秋末冬初,冷暖气团在华北交融缠绵不休,阴雾雨雪二十多天。憋闷无聊赖之际。欣得高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49 编辑 <br /><br />                    三赢共生“杨抱槐”
              
禹城 李平秀
  乙未秋末冬初,冷暖气团在华北交融缠绵不休,阴雾雨雪二十多天。憋闷无聊赖之际。欣得高迎春等文友之约,赴宁津采访古树风情。俯仰之间,烦心的阴雾雨雪竟就变幻成了诗意佳境。

  浓雾缭绕,雨雪霏霏。我们循着古树的足迹,在黄河古道上探访。杨抱槐,槐抱槐,姊妹槐,酸枣树,还有柴胡店古槐,罗张村龙槐等都敞开历史的胸怀接待了我们。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奇迹与恩赐,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都记载朝代的更替和世间的沧桑。古树下,厚重的历史文化灌顶而入,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浓烈而震撼。随即,便有一个谜团像雾一样笼罩在我心头,让我陷入了沉思。在我中华大地上,有太多太多的珍贵奇异的古树,毁灭在一劫又一劫的天灾人祸中。为什么但但是这些古树能历尽劫波而侥幸地存活下来?为什么现存古树中,槐树最多?
在宁津,仅存的一棵古杨树,为什么也还是要和槐树共生?我想,看似偶然的结果,必有其必然的前提。它们一定是基于某个神密的机缘,或是为坚守某个郑重的诺言。一路苦思冥想,终于,在“杨抱槐”下,透过细雨浓雾,我隐约听到了那个郑重的诺言,似乎也参悟到一丝神密的机缘:

 明永乐年间,黄家父子携家带口洒泪离别了江苏沛县,辗转来到鲁北平原,安家定居在四女寺减河东岸。在门前因修筑房屋院落取土而形成的湾坑周围栽下一片小杨树。它们扎根黄河从远古携带来的沃土,沐浴着阳光,滋润着雨露,撒着欢比着赛地疯长。中间纤细弱小的一棵输在了起跑线上。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旁边粗壮的杨树越来越多地侵占了它的空间阳光和地下的营养。人在人下能活人,树在树下难长树。可怜的小杨树只能靠着大树叶浓密枝叶里散漏下的点滴阳光,勉强而缓慢地生长。不几年功夫,旁边的杨树就成檩成梁成材了。乌鸦雀喜鹊等都攀了高枝,在上面筑巢安家,叽喳鸣叫,尽享天伦之乐。干瘪瘦小的小杨树孤独羡慕地向上张望。


  祸兮福兮,乐极生悲,否极泰来。黄氏家族添丁加口,扩充宅院。所需木材,林中找寻,从梁材到檩材,依次挖刨砍伐。树倒鸟窝散,鸦鹊盘旋哀叫一阵子,退而求其次,又在高枝上筑巢。同栽大杨树陆续被砍伐放倒,在木匠手里,变成了家具檩梁。小杨树得见天日,就晃开了身子,长得粗壮高大起来,终于有一窝喜鹊飞来安家落户了。小杨树欣喜得意之余,忧从中来。自己曾因弱小吃亏处下得以延年至今,看着比自己粗大树一天一天减少,厄运就要降临到自己身上,整日闷闷不乐。喜鹊夫妇也为自家将要面临的暴力拆迁而忧心忡忡。两者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就一起聊天谋划。喜鹊妈妈说,我到过很多地方,发现人们是轻易不砍伐槐树的。杨树说,人家槐树命好,一生下来就占了个瘆人的名字,槐者,木鬼也,说是长到一把多粗,就能附身沾仙了。人们为了安康,不敢招惹。槐树又长的慢,不易成材。咱是命贱名也贱,木易——杨,生长易,成材易,人们不加思索,毫无顾忌,很轻易地就杀伐了我们。还不如那些酸枣杜梨等等,浑身长刺不成个材料,反倒是得了平安。喜鹊爸爸飞南闯北,见多识广,它说,知足吧老杨姐,你看看楠木檀木黄花梨木等等那个不如你名贵?都被人们砍伐得几乎绝了迹。灾祸往往起于珍奇名贵,无名无用未必是坏事。岂不闻“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咱们别再牢骚了,牢骚再多,你也变不成槐树酸枣树了,我也变不成金凤凰了。牢骚无益,还是想个办法为好。


  当时,黄家宗族也在为一事忧心。黄氏正宗嫡传到第十三代上,正房杨氏在生了几个丫头后,却怎么也生不出儿子来了。到处求神仙拜娘娘,总不见杨氏开怀生子。九月庙会上,一化缘老僧来到黄家,聆听问询一番,出四句偈语:

 行善积德莫放松, 吃斋念佛身心同。 南湾杨树抱幼槐, 杨氏开怀贵子来。
黄家老小遵照老僧嘱咐,修桥补路,吃素放生,救济孤老贫困。盼着偈语成谶,好杨下生槐,早生贵子。
  喜鹊与杨树绞尽脑汁,谋划了三天,终于得出一个妙方。喜鹊夫妇飞到五十里开外的柴胡店,从那个高大的古槐上衔来两粒槐豆,种在杨树根缝的泥土里。春暖花开时节,一粒槐豆生根发芽,破土而出,长出了一棵槐树幼苗。杨树遮狂风挡暴雨呵护着它,收集露水滋润着它,喜鹊一家给它撒粪施肥。小槐树茁壮成长,英姿勃发,惹人喜爱。非常凑巧的是,就在槐豆生根发芽的那个春天,黄家儿媳杨氏,果然开怀,晚年生得一子。黄老族长认定这不是巧合,而是上天垂意降吉祥。于是断然取消了砍伐大杨树的计划,并添加族规一条:凡我黄氏丁口,务必世世代代,用心看护家南湾边之老杨及幼槐,不得砍伐出卖。以保我黄氏子孙福寿安康,繁衍生息,千秋万代……

  于是,大杨树“母以子贵”,得以延年;喜鹊家族背靠大树乘凉避寒,尽享安乐天伦,小槐树借喜鹊粪肥旺长。三者相生共赢共存,度日月时光。天长日久,曾经的小槐树愈发粗壮高大,竟和杨树长在了一起,形成“杨抱槐”奇观。黄家古镇托了“杨抱槐”吉祥,虽历经明清战乱,民国炮火,依然安详地静卧在黄河古道,鲁北沃野,迎来了今天的太平盛世。

“杨抱槐”佑着黄家古镇,福佑着厚土宁津,福佑着我泱泱大中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