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六衖山游记

2020-09-17叙事散文陆成兵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51 编辑

六衖山游记久闻含山县姚庙乡六衖山的美名,却难得一见它的真容。为了见到它的美,我报名参加了户外登山。我们乘坐大巴前往此行的目的地六衖山,这座被驴友们称赞为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51 编辑 <br /><br />六衖山游记
  久闻含山县姚庙乡六衖山的美名,却难得一见它的真容。为了见到它的美,我报名参加了户外登山。我们乘坐大巴前往此行的目的地六衖山,这座被驴友们称赞为“小武功山”的风景绝胜处。然而天公不作美,车窗外春雨绵绵,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们没有退缩,携带雨具和路餐,踏着清晨的雨露,在鸟语花香中前行。


  我们的车停在了山脚下的乡村公路上。山势其实并不十分险峻,但是雨像断了线的珍珠,一点儿没有停歇的意思,正有滋有味的下着。同行的驴友便有人打起了退堂鼓,特别是那几个年轻娇柔的女子。对我而言,这点风雨又算得了什么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直很喜欢苏轼的这首词。虽然我没有苏轼的豪放与旷达,但是那种乐观无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沿着山间小路,我们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前行。其实脚下并没有路,只有山水冲刷后形成的沟槽,布满了碎石块。脚下湿滑,眼前荆棘,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其实,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雨中登山,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脚踩不实不行,否则很容易摔跤。领队在前面喊话,要大家留意脚下,注意安全,山林间回荡着雨中暖暖地温情。


  随着同伴们的欢呼,前面的驴友已经抵达了山顶。我抬头望去,仿佛自己来到了广袤的草原。顾不得休息,我赶忙拍照,留下这美丽的画面。连绵起伏的山峦,金色的草原,宁静幽远。此情此景,顿时让我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来。山上没有树木,也没有怪石,只有密密层层连绵千里的枯黄野草。它们在雨中静默着,静默又踌躇。我们排成“一”字行走,翻过了一个山头,又翻过一个山头。随行的驴友拾起路边的石块,然后在一座山顶上垒起石堆,似宝塔形。我也随手捡了一块石头放在上面。


  在最高的山顶上,云雾袅绕,隐约可以看见山下的村庄和油菜花。雨停了,我们在山顶休息,吃午餐。音乐响起来,拍照留恋,载歌载舞。欢快的歌舞让现场沸腾起来了。音乐真是很奇妙,它让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距离。这是一个远离城市嘈杂和欲念的地方。“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物我两忘。


  在最后一个山顶上,有一棵大棠梨树,开满了洁白如玉的鲜花。它的周围没有任何花木,傲然挺立,孤芳自赏,独自花开花落。不知道是我们打扰了它的宁静,还是我们排遣了它的寂寞。我撑着雨伞,拄着登山杖,伫立在它的面前。如何让我遇见你,在这最美的季节。我挥一挥手,作别天边的彩虹,不带走一片绿叶。同伴们纷纷与它合影,陪它度过最美的花季,这个春天不再寂寞惆怅!


  我们循山麓而下,来到山脚下的村庄。据当地的老乡介绍,他们的村子还有一个传奇的来历。他们的祖先是明朝皇室宗亲。在明末清初时,为躲避清廷的追杀迫害,兄弟六人来到了这里。他们看到这里山清水秀,与世隔绝,于是就在这儿安家落户,繁衍子孙。他们还为这个村庄取名为六衖村,此山为六衖山。“衖”在当地的土语中念“衡”,是村民的祖先自己造出来的,意为弟兄六人共同行走到这里。往事如烟,尘封的历史早已淹没在时光的长河里。曾经的六户人家,如今已经繁衍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家族。在这个山村里,随处可以看到竹篱花木,小桥流水。最显眼的要数他们的祖先居住过的原始石屋了。看着那些用一块块长条形青石块整齐地垒成的小屋,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古代。石屋朴素自然,没有刻意的雕琢,他们就地取材,用山上特产的石块垒砌而成。虽经百年沧桑,却岿然不动,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这里民风淳朴,景色怡人,空气清新。村民们热情好客。他们不仅请我们到家里避雨,还为我们免费提供食物和水。我们在回去的路上,一位村民甚至与我们一路同行。他担心我们迷路,特意将我们送出了山外。我们大为感动,频频向他挥手道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想苏东坡一定没有遇到一位像我们这样的老乡。否则,他一定会写出刘禹锡的那句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活着就是折腾”,这是我背包上的一句话。很多同行的驴友看到这句话都颇有感触,雨中登山,别有一番滋味。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不仅见到了山色空蒙的云海,还见到了横跨山巅的彩虹,更见到了彩虹般霞光万丈的心灵!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烟雨迷蒙,游六衖山,不虚此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