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带一本书上路

2020-09-17抒情散文雨夜昙花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4 编辑

  一云南,南华,兔街。黄昏的一个小庭院里,我与陈洪金站在墙边。我心内有些忐忑:“你想好写什么了吗?”“还没有。”这让我略为安心。已到南华两天,我还一无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4 编辑 <br /><br />  一
  云南,南华,兔街。
  黄昏的一个小庭院里,我与陈洪金站在墙边。我心内有些忐忑:“你想好写什么了吗?”“还没有。”这让我略为安心。已到南华两天,我还一无所获,脑中空空,心中也空空:我们不是出来游玩,而是被邀请来采风,回去后一人至少得交一篇文章。陈洪金是有名的多产作家,文章来得又快质量又好,听到他还没有头绪,于我当然是个安慰。
  饭后,一群人在兔街走了走。返回时,陈洪金告诉我:“我知道要怎么写了。”我讶异地看着他,他说:“看到那棵大榕树,我就有底了。”竟然如此神速。
  两天后,是我们此行在南华的最后一个夜晚,有人唱起了歌:“要走的阿老表,要走的阿表妹,走一步望两眼,哪个舍得你呀……”陈洪金当即说:“我文章的结尾有了。”我简直恐慌了,立即说:“我也要用这首歌。”他说:“我先说我要用的,文章要收在同一本书中,不要用重了。”我继续说:“你用在结尾,我用在中间,不重。”他无语又无奈。当然,我也只是说说罢了,因为听到他已构思好了要怎么写,我很惶恐,想让他也不安一下。
  两年后,丽江。陈洪金抱一摞书送我,沉沉的,全是他的文集,其中有一本,名《村庄记》。这便是他在南华时与我提到正在写的书,封面有一行竖排的文字:“每一个村庄都是大地上跳动的心脏”。书中,就收录了他写的南华乡镇。这篇文章我已在南华出版的书中看到过,但还是愿意再读一遍。那棵榕树,是这样出现在文章中的:“在南华,一棵大榕树隐藏在一个村庄的小河边,以它参天的枝叶、粗壮的树干、密集的根须见证着岁月的沉积。暮色到来的时候,心肝,大榕树下面是一个幽暗的所在。……似乎所有的人,都已经忘记了村庄旁边的这棵巨大的榕树,我正在那里,把肩膀靠在树干上,把身影掩藏在树影里,等着你的到来。”文字十分灼热。不过,这棵给予了他灵感的榕树,在文中着墨并不多,由此却可想见,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凭一棵树,就可以延伸到无垠。 

 
  认识陈洪金是许多年前的事了。久远到有一天他突然同我说:“我的QQ号还是你帮我申请的。”就这一件事,便知道我们交往的年代。就在这些年月中,总有朋友会向我提起他。如余地,那位写《幽暗花园》的诗人曾对我说:“陈洪金,这个诗人,他的散文也非常好。”他甚至与我提到,陈洪金散文在云南的排名,虽然有他自己主观的看法,但可见他对陈洪金散文的推崇程度。又如左中美,已出数本散文集的她对我说:“你看过陈洪金的《博南:一个逝者命运里的古镇》没有?写得那叫一个好。”她连连称赞。我很抱歉,我没有看过。其实是有过这样一段日子,当我去书店,看到哪本书里收录了朋友的文章,又或在街边看到哪本杂志里发了朋友的文章,是一定要买下抱回家的,这其中就有一些书和杂志里有陈洪金的文章。后来,家里的书越来越多,眼看要淹没了客厅和卧室,我便控制着自己不再去书店,于是他们有了什么样的成绩我几乎不知道。
  二
  在丽江的这个夜晚,我抱着书回到住所后,立即翻开,果然找到了这一篇。文章一开篇便吸引住了我:“在云南,我的足迹总是在山路与田畴之间游荡。我知道,我仅仅是云南的大地上一个轻如草籽儿的游魂。当我的身影转瞬之间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植物遮住,云南的乡村便把我揽到阴影里,用它们的湿气告诉我,我的脚下其实有太多被时光掩盖住的往事,顺着泥土里纷繁的根须,努力地生长出来。于是,我在云南的行走,总会发现一些事物,让我在有生之年深受着它们,并且为之沉迷。”这里的字字句句,实实在在地说到了我的心坎上,由此而感受到了“似倩麻姑痒处搔”的舒爽。他写的是杨升庵。在云南的历史上,文人可说多,也可说少,因云南山高地远,汉文化进入得有些晚。说多,是因云南的确有不少的文人,说少,则是外界所识不多,而且诺大一个云南,仅仅有一位状元——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从北京贬到云南的状元杨升庵,因其在云南游走的地方多,又每到一地都喜作诗为文,所以他也就出现在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仅我看过的关于杨升庵的文章就不胜枚举,要把这样一位在云南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写好委实不容易。陈洪金却手到擒来:他着重于云南这片高原热土是如何慰藉一位戴罪文人,并让他敞开心扉的。文中说道,“一个人,其实是可以死很多回的。”他认为杨升庵在紫禁城被脱光了裤子廷杖时,因为冤屈和侮辱,已死了。但到了博南山:“当年的杨升庵在这片中国西南端的陌生地,重新书写着他对这个人世间独特的爱。”“博南古道对于杨升庵来说,是一个贫贱挚友。在杨升庵一路飞黄腾达的时候,它在万里之遥默默无闻地守着它的寂静与落寞。杨升庵失意的时候,它用一片水土来收藏他浪迹天涯的脚印,温暖他凄苦的心境。”文中慢慢写到,杨升庵在云南的一些足迹,在写杨升庵的同时,也写了云南,云南的偏远和落后,以及云南的胸怀:“云南是杨升庵的书房。当他渐渐看淡官场的瞬息繁华,静下心来的时候,也便把云南当成了他的书房,一边行万里路,一边读万卷书。”还有云南人对他的喜爱:“对于云南来讲,应该感谢上苍给云南的文化繁荣送来了一位出色的状元郎。”于是,读这篇文章,不仅对杨升庵的精神和品格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云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值得称到的是全文用杨升庵那首众所周知的《临江仙》贯穿为一体。读来更多几分怅惘,几分感叹,几分叹息,特别是当有人指着几个土堆对作者说杨升庵曾经在那里住过时,他写道:“我所见:乱石,荒草,枯藤,古树,腐叶,断墙。我所闻: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我所思:……”文章于此戛然而止,多少不尽的悠悠意都在那一串省略号中。这份苍凉渐渐漫延开,从过去到现在,直至将来,可是又有一丝欣慰存在,至少呀,就是几个土堆,我们也要这样把它凝望,这不仅仅是对杨升庵个人的情感,还有对文化的敬重,对文人的相惜。
  三
  丽江是一座我喜欢的城市,也是一座我无数次抵达而又无数次怀想的城市。曾经我最大的向往就是到丽江,走过天雨流芳牌坊,坐在一棵树下,看一本书。看累了,就仰头看看雪山,看看万卷楼。这一刻,我达成了这个愿望。
  清晨,本应离开丽江的我把时间尽可能地往后延,然后出门。怀揣一本书出门的心情不是富足,而是踏实。现在,我就坐在一棵树下,继续翻看它:《村庄记》。身在丽江,当然要看看丽江人陈洪金怎么写丽江。他这样写:“在丽江,我的栖居,把我当成了笼子里的一只鸟,没有鸣声,只能无声地把时光当成一件件薄薄的衣服,抵挡城里微凉的俗世生活。”这简直要教人微笑,又要教人叹息。当我第一次来到丽江,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无数次地,我向往着能够在这里有间小屋居住下来,不再离开,它的阳光那样淳厚,像百年的老酒,洒一波下来就能够笼罩住所所有有的我——我的身,我的心,我的梦和我的灵魂;它的流水那样澄净,不用在水边坐下,自然也不用濯缨或濯足,只要走在它的身侧,就似周遭所有的一切都透亮,无论是过往还是现在又或以后。丽江,是一个温柔明净的所在,它是我在俗世生活中向往的桃园。可是身在丽江的陈洪金,却因为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他看到街道的嘈杂和游人随手乱丢的垃圾,而认为“在丽江的时光,往往会把一个人消磨得面目可憎、心灰意懒。”他怀想着别的地方,那个地方叫睦科,那里并不是他的出生地,而是偶然地遇见了它,而它熟悉得像他的出生地:“这个村庄里所有的事物,对我来说,都似曾相识。”他其实是借一个与出生地相似的村庄,来想念故乡。不直接写想念故乡,而是想念一个与故乡相似的村庄,这样的周折,更见赤诚。就如我们看到白发的老人,会想到父母一样,这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延伸。而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要在心中存有一个桃源,无论居住在何方。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一个迷茫和怅惘的时候,内心里依然保有一份芳华,一份鲜美。
  四
  无论如何不舍,我还是要离开丽江。飞机起飞时,太阳已在舷窗外收尽了最后一缕光芒,点点灯火开始闪亮。
  既然已离开丽江,那我就来看看大理:《辽远却又贴近的古雅村落》。第一章,是喜洲。从文字中,我大约揣测得出陈洪金到喜洲后,在什么地方停驻,又看到了些什么。对我也着迷过的那些小巷,他这样写道:“当我的脚步轻轻地走在狭窄的巷道里,还是那灿烂的阳光,使我的目光,看清了低矮的屋檐,目睹了斑驳的墙壁,还有小径分岔,弯弯绕绕地被一些建筑物隐藏了,却像是一个隐士深藏不露的心机。”读着这些文字,好像我又回到了喜洲,正走在那些逼仄的巷道中。由外界投影入心而生发的感知,往往各人有各人的不同,而经由这些文字的引领,我好像又看到了更多的喜洲,当年被我错过了的。
  “喜洲就是这样的,它选择了一个避开了人们的视线的地方,却暗藏着一种生命力,被阳光覆盖着,长成了一棵古朴的老树。”陈洪金的文字中,有一种干脆,内在的情愫中,又有一种缠绵,这或者便是一位诗者的吟唱吧。这一句话,本是十分抽象的,它写的是岁月写的是精神,却又把喜洲描摹得如此生动如此具体。不由得想,当我再去喜洲的时候,我要带上这本书,带上这篇文章,在喜洲再好好读一遍它。其实我怀疑这篇文章已在喜洲。就如当年,陈洪金到了喜洲之后告诉我:“我在境庐看到你写它的文章。”如今已过去了许多年,那些文字想来已不再在那里。但这篇喜洲,却应该在喜洲。
  这便是阅读的魄力。扁扁平平的方块字,被一个人的心思指引着组合成好句好文,便会有这个人的精气神贯穿其间,让平躺在纸页中的它们有了生命,当目光浏览过它们,那鲜活的生命力就会以血液流动的方式,消无声息地注入到阅读者的记忆中、生命里,好像那也是自己的一种阅历、一份历练,从而让自身的思维更为丰满、更为滋润。在写作者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时,阅读者纵算还没有达到同样的高度,也可以经由那些文字看到某一个可以抵达的阶梯,某一个可以攀升的海拔,就在前路。
  五
  飞机即将降落的颠簸来了,如果我还继续沉迷于书中,那将会非常难受。就在我要合拢书本时,看到一句话:“我始终相信每一个汉字都是有着相应的质地与光泽的。如果时光老去,汉字却在时光深处,星星点点,忽明忽灭,如同浓夜里的萤火虫,当它们映入我的视野的时候,竟然还会散发出一种温暖来,让人倍感亲切。”我简直要落下泪来。是怎样的笔呀,是什么样的心思呀,竟然写出这样的句子,教人酸楚,教人欢愉,因这正是我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却一直无法组合成句的文字。
  下了机,昆明已夜深,我独自回家。街上的灯光明明灭灭,我看不到窗外的一粒星光。坐在车中的我,却有了一种富足,就似怀揣一粒星星上路,它安安静静地闪烁着,或许不能够照亮黑夜,或许不能够在严冬取暖,可是,它却可以清澈任何一个我认为浑浊的日子。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书籍的力量。我知道世间其实没有桃源,虽然我那么喜欢丽江。既然没有桃源,又不能够关门成一统,至少还可以,带本书上路。而我的幸运,是在丽江带回了这本《村庄记》。


文章评论